中国交响乐团
中文|English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音乐普及

艺术讲堂|中国合唱史上的里程碑——《黄河大合唱》

  • 时间: 2025-03-20




国家公共文化云·中国交响乐团

♫. ♪~♬..♩

乐面对

音乐普及系列节目

《艺术讲堂—音乐面对面》

音乐普及系列节目

上新啦


本期节目将带您重温

《黄河大合唱》这部伟大的音乐作品




NO.01



节目介绍

《艺术讲堂—音乐面对面》音乐普及系列节目由文化和旅游部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和中国交响乐团联合推出,节目结合音乐会演出曲目,对交响乐艺术的乐器构成、组合形式、题材与体裁、作品背景、人物故事、音乐精神内涵等方面进行解说。每场音乐会分系列播出,注重音乐知识的普及,旨在带给线上观众“沉浸式”的艺术分享与体验。



《黄河大合唱》诞生于抗日战争时期,1939年2月,25岁的诗人光未然先生和34岁的作曲家冼星海先生在延安再次合作,他们共同创造了这部作品。


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这部作品奏出了人民群众内心深处的声音,它表达了中国人民百折不挠的精神,同侵略者斗争到底,要赢得自由解放的壮志豪情。


在词作者光未然先生的眼中,中华民族就像我们的母亲河“黄河”一样,她的历史是中国的历史,她见证了这个国家的兴衰苦难、斗争和壮丽。光未然先生用通俗易懂但又激情迸发的诗句高度凝练了黄河,让她诗化、情感化,通过这些文字描写了中华民族的痛苦、屈辱、呻吟,也讴歌了我们民族的觉醒、怒吼和抗争,对战胜敌人取得胜利充满信心,预言了我们最终一定会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


在作曲方面,冼星海先生用中西合并的作曲技法把这首作品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他大量地使用了中国民歌歌曲,以及民间的素材,但冼星海先生并非将这些民间元素直接使用,而是将他们采集之后经过反复的思考、打磨、融合,再谱写在纸面上,使这些作品成为自己的旋律,这种词和曲的相得益彰也让这部作品成为中国合唱史上不可多得的一座里程碑。


(长按识别二维码观看系列节目)


NO.02



讲师介绍





转自:国家公共文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微信二维码

商演咨询热线:010-64209692

ICP备案:京ICP备13053540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44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