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功课听音乐#柴科夫斯基第一钢琴协奏曲
- 时间: 2018-07-25
提起钢琴协奏曲,几乎所有乐迷的第一反应都会是柴科夫斯基的第一钢协和拉赫玛尼洛夫的第二钢协,这两座俄罗斯钢琴音乐史上不朽的丰碑,是一流钢琴家们竞相演奏的曲目。
柴科夫斯基一共写了三首钢琴协奏曲,降b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是被演奏得最多的一首,作品中略含俄国味的主题,以及充满斯拉夫式粗线条和色彩的管弦乐法,正是这首乐曲的魅力所在。“柴一”的初稿在1875年初写出,后来在1880年和1893年间,作者又参考许多演奏家的意见,进行两次修改才最后定稿,是柴可夫斯基题献给德国钢琴家兼指挥家汉斯·冯·彪罗的。
彪罗将这部协奏曲带到了美国,1875年10月25日在波士顿音乐厅进行了首演。19天以后,这部作品才回到了俄罗斯家乡,地点是圣彼德堡。由古斯塔夫·葛罗斯(即拉赫曼尼诺夫的老师)及捷克指挥家那普拉夫尼克演出。但是这次俄罗斯的首演却又因演奏的速度过快而宣告失败。柴可夫斯基事后形容葛罗斯的表现是:“声音有如被残暴过来”。同年12月3日在莫斯科,“柴一”的演出则取得了空前的成功,当时担任钢琴独奏的是当时年仅18岁的钢琴家和作曲家塔涅耶夫,而指挥正是当初拒绝弹奏的尼古莱·鲁宾斯坦,他后来亦成为这首曲子的其中一位公认的演绎权威。
1988年,17岁的基辛和80岁的卡拉扬以及柏林爱乐乐团演出柴科夫斯基《第一钢琴协奏曲》,轰动世界古典乐坛。虽然这位“钢琴天才”已经人到中年,但他和卡拉扬大师的这次合作依旧是乐迷们津津乐道的话题。
这一版本中,卡拉扬把速度放的很慢。按他的说法是,老柴的织体写得非常丰厚且极有逻辑,在相对从容的速度中,能表达作品更为质朴、深远、同时又不失雍容华贵的气度。对于技术难度高的作品,大多数演奏者会在练熟后,把作品放在比较快的速度上,让肌肉记忆和脑部记忆结合在一起,以保持演奏的稳定性。所以,当指挥忽然要求慢速演奏时,其实是对钢琴家的一大考验,很多细节将被放大,无论是手指还是头脑都失去了”自动化“功能。很难想象一个初出茅庐的17岁少年,是如何抗住压力,在短时间内做到如此自如而完美的演奏。
全曲共分为三个乐章:
第一乐章, 极庄严而从容的小快板。降B小调,在4把圆号演奏的降B小调引子后,大提琴与第一小提琴主奏降D大调主题,钢琴以华彩发展,这个主题据说是柴科夫斯基在卡缅科集市上,从一个盲乞那里采集到的歌曲旋律。第二主题以降A大调先出现于单簧管,钢琴加以反复。在发展部,第一主题纠缠上新音型,以钢琴为主形成变化。主题深情、真挚,如梦般甜美。
第二乐章, 朴素的小行板,降D大调,三段体。行板主题为牧歌风格,先由长笛独奏,再以钢琴接替,然后交给大提琴、双簧管。中段速度为最急板,变成匆忙的随想曲。第三段再由钢琴以独奏行板主题,加上颤音与音型装饰变奏。是柴可夫斯基最优美的抒情篇章之一。
第三乐章,热情如火的快板,降B小调,回旋曲式,在4小节引子后,钢琴主奏开始回旋主题,接着小提琴以降D大调用八度奏庄重抒情的对比主题,两个主题的纠缠发展形成高潮。终结部以降B大调形成辉煌的结尾。主部主题是乌克兰歌舞曲《亿万卡,快来唱春歌》,音乐表现春天来了,农时即将开始的欢快、奔放的情绪,副主部是十分抒情优美的同时也充满生机,音乐洋溢着青春和难以抑制的内心喜悦。
有“钢琴女王”之称的阿格里齐曾三次录音演绎柴可夫斯基钢琴协奏曲,1971年与迪图瓦合作的被认为是最好的版本。阿格里奇的演绎不像俄罗斯派的浓郁厚重,暗藏着一种忧郁的基调,而是偏明快爽朗些,有些乐句甚至有点豪放粗犷。第一乐章序奏主题,就可以感受到阿格里齐充满火花、野性美的演奏,让人顿觉热血沸腾。那时的阿格里奇只有二十七岁,她在这首著名作品中表现了超然的音乐想象力和惊人的技巧,令不少男性钢琴家都望而却步。
年轻一辈的钢琴家中,演绎柴科夫斯基的作品获的世界关注的,当属丹尼斯·马祖耶夫。这位年轻的钢琴家1998年获得第11届柴科夫斯基国际钢琴大赛金奖,被誉为是继基辛、弗拉多斯之后,重现俄罗斯钢琴学派,下一位霍洛维兹的接班人。
丹尼斯·马祖耶夫是较为典型的俄罗斯风格,技巧高、音量大、块头大,只不过就演奏的热情度上看,和祖宾·梅塔合作的这版”柴一“,似乎反而并不如郎朗2005年与维也纳爱乐乐团合作的更“俄罗斯化”,指挥同样也是祖宾·梅塔。
此外,有关“柴一”的经典演绎,还有霍洛维茨与托斯卡尼尼的超快速版本,李赫特分别与卡拉扬、穆拉文斯基合作的两个版本,鲁宾斯坦、贝尔曼、吉利尔斯等大师的版本,不胜枚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