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间:
2025-09-24 - 作者:
- 来源: CNSO
ART SALON
对话 / 交流 ◆ ◆ ◆ ◆ ![]() 为庆祝2026年中央乐团——中国交响乐团成立70周年,2025年9月19日下午,“纪念建团70周年主题系列”艺术沙龙首期《千曲映初心——中国合唱事业丰碑人物 严良堃》温情启幕。本次沙龙邀请了多位与严老渊源深厚的嘉宾,共话其艺术精神与事业传承,更有珍贵雕塑捐赠仪式,让严老的精神在乐团大家庭中永续传承。 《千曲》文集首发: 以文字为笺,镌刻艺术人生 ![]() 沙龙伊始,由中国交响乐团编撰的严良堃诞辰百年纪念文集《千曲》正式发布。这部文集精心收录了严良堃先生一生关于合唱艺术的论述、幕后故事以及亲友、同事对他的追忆文章,从艺术理念到人生故事,翻开书页,既有严老对《黄河大合唱》指挥技巧的细致拆解,也有他对“艺术为民”理念的深刻阐释,字里行间满是对中国合唱事业的赤诚,以及我们对这位大师最深沉的致敬。
张援: 以党员初心,铸艺术为民之魂 ![]() 作为严良堃先生的女儿,张援反复强调,严老在世的时候曾多次告诫她,不要对外讲述自己的父亲。她讲道,今天自己是以“共产党人严良堃”的题目给“乐团家里人”分享,也是仅此一次的交流,没有违背父亲的意愿。“共产党人严良堃”的一生,始终坚守着“一个信仰,即共产主义;一个事业,便是中国合唱事业”。从放弃博士学位毅然回国投身建设,到拒绝“著名指挥家”头衔、甘居幕后培养人才,直到92岁高龄,严老仍活跃在舞台上,登台指挥。他曾说,自己一生所学的艺术,都是人民给予的,如今到了暮年,要把这些本领还给人民。他的每一次演出,都充满了对人民的深情厚谊,也让观众们深刻感受到了他“艺术为民”的初心。
李培智: 一生与“黄河”相伴,铸就不朽经典 ![]() 中国交响乐团合唱团原团长李培智,结合与严老共事的经历,解读了严老的“黄河情怀”。严老17岁首次指挥《黄河大合唱》,直至92岁仍活跃在舞台,一生指挥千余场,将这部作品打造成跨越时代的经典。他回忆,严老在1972年便着手改编《黄河大合唱》,克服重重困难推出中央乐团版,从民族文化宫的“一声春雷”,到海外演出中让两岸华人“同声同气”,严老用《黄河大合唱》串联起民族情感,让作品成为中国音乐史上的里程碑,更让“黄河精神”传遍世界。
刘戟勇: 以达观映人生,以坚守传“黄河”薪火 ![]() 中国交响乐团男高音刘戟勇,分享了他记忆中严老面对人生起伏的达观态度与对《黄河大合唱》的毕生坚守。他回忆,严老常以“凡事看长远”开导身边人,甚至在病榻上仍牵挂《黄河大合唱》的传承细节。对于乐团年轻人,严老总是主动分享指挥经验,反复叮嘱“《黄河》不只是乐谱,是民族的魂,要让它在你们手里更有力量”。这份对艺术的纯粹坚守与对后辈的热忱提携,让“黄河精神”有了更鲜活的传承载体,也为乐团年轻人树立了“做人先于做艺”的榜样。
苗向阳: 承师者匠心,传“黄河”薪火 ![]() 作为严良堃先生的学生,合唱指挥家苗向阳从“传”与“承”的角度,讲述《黄河大合唱》的传承之路。他遵循严老“实干、低调”的教导,以“弘扬星海精神、学习黄河文化、传承严派艺术”为宗旨,多年来通过演出、讲座、教学、著述等方式推广作品,始终将严老的指挥艺术与精神内核传递给下一代,让“黄河”的旋律在更多人心中激荡。
黄河: 以雕塑为媒,定格不朽精神 ![]() 雕塑艺术家黄河虽未与严老谋面,却因《黄河大合唱》与严老精神深深共鸣。他以99%高纯度铜为材,精心创作严良堃先生雕塑,力求通过简洁有力的造型,捕捉严老指挥时的专注与风骨——没有多余修饰,正如严老朴素无华、直击人心的艺术风格。黄河表示,创作灵感源于严老“把黄土捏成黄金”的精神力量,他希望以雕塑为载体,让严老的形象与精神成为激励艺术工作者的“一道亮光”,见证民族艺术的传承与力量。 捐赠仪式: 严老“回家”,精神永续 ![]() 沙龙现场,张援女士与黄河先生共同将严良堃先生雕塑捐赠给乐团。张援动情表示,严老一生只服务于这一个“音乐之家”,那就是中央乐团——中国交响乐团。将雕塑放在乐团,便是让严老“回到最安心的地方”。中国交响乐团党委书记周宇代表乐团接受捐赠,并向嘉宾颁发纪念证书,表达对严老的敬意与缅怀。 ![]() 此次《千曲映初心》团庆主题艺术沙龙,不仅是对严良堃先生的深切纪念,更是对中国合唱事业精神根脉的传承。严老的信仰、情怀与匠心,将继续指引中央乐团——中国交响乐团与一代又一代音乐人为艺术坚守、为人民歌唱,让“黄河”的涛声与艺术的初心,在新时代久久回响。
撰稿:刘雨辰 摄影:国之骄子 排版:陈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