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交响乐团
中文|English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乐团风采

老艺术家讲团史 | 《我们从延安走来——中央乐团的成立》

  • 时间: 2023-04-04
  • 作者: CNSO
  • 来源: CNSO

老艺术家们的动情讲述,聆听者们的热情掌声,轻松无拘束的场景布置与活动氛围,这是中国交响乐团“艺术沙龙”老艺术家讲团史中的动人场景。

2023年3月30日下午,中国交响乐团在和平里排练厅举行老艺术家讲团史之《我们从延安走来——中央乐团的成立》艺术沙龙活动。

本次艺术沙龙是国交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的重要活动。旨在增强全团演职员工的荣誉感与自豪感,激发艺术创作与演出活力,使全团拧成一股绳,助力落实国交“十四五”改革发展规划。国交党委书记周宇、副团长李振清,交响乐队、合唱团、创作中心等部门参加了活动。


1942年5月23日,在革命圣地延安,毛主席发表了著名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开启了新中国文艺之源。作为从延安走来的国家级院团,中国交响乐团一直在艺术工作中赓续传承红色血脉,继承发扬延安精神。直到今天,“不忘初心,艺术为民”依然是乐团踔厉奋进的力量源泉。在第一期艺术沙龙中,我们特别邀请孟于、章雪萍、李仲平三位老艺术家回忆并分享在延安的峥嵘岁月和中央乐团成立时的点滴故事。让新一代国交人了解乐团历史,感受老艺术家在艰苦环境中展现出来的可贵精神与艺术追求。


孟于

中国第一部新歌剧《白毛女》中“喜儿”的扮演者,参与五百人《黄河大合唱》初代演唱者,中国人民第一届赴朝慰问团团员,原中央歌舞团副团长。

我在中华女中快要毕业上高中的时候,抗日战争爆发了,日本鬼子占领了东三省,我们要奋起反抗,当时学校里组织救亡宣传队出去高唱救亡进行曲、演街头剧,到茶馆里,在大街上,到群众之间,把群众发动起来参加抗日战争。我当时才十六七岁,我非常激动,觉得自己应该为抗战出一份力,所以我加入其中。我的父亲比较封建,看见我在街头上唱歌让我以后不要去,我说我们中国人应该起来,中国青年更应该起来,把人们动员起来,把日本鬼子给赶出中国去,那时候就是只有这样一种思想。

当时学校组织很多读书会,后来班里请来了一位从延安回来的同志,给我们讲延安的情况,告诉我们那里有教授、老师给学生讲课可以学到很多东西,大家在一起学习,有了本事就可以到前方去。我听了以后觉得自己也应该去延安。

我到了延安以后,参加的第一个活动就是五百人唱《黄河大合唱》,冼星海同志指挥,气势令人向往,令我感动,音乐的力量是伟大的,是能鼓舞人民的一种力量。在冼星海同志的鼓励下,我就去考了鲁艺,走上了学习音乐的道路。这时候召开了文艺座谈会,毛主席到鲁艺来给我们讲话,文艺是为工农兵服务,要深入群众,光在这里学习是不够的,要了解群众的生活、群众的语言,要走出小鲁艺,到大鲁艺去,大鲁艺就是要到工农兵群众里去。延安精神就是要跟人民联系在一起,我们到前方去给战士们演出,给群众演出,演了《白毛女》等很多戏,正是有了这样的感情才能把角色演好,观众也很喜欢。


章雪萍

原中央乐团女高音歌唱家

我今天参加这个活动,一进到这个厅,内心特别激动,厅里的每一位同志让我看到了两个字——希望。我1951年来到团里,现在94岁,已经来了70多年,乐团就是我的灵魂,所以我忘不了这乐团的岁月,我来团的时候还是“音工团”,从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工作团,到中央歌舞团,到中央乐团这三个历程,我都经历了,但我没有留下任何记载,所以我在离开合唱队的时候,我很想和年轻人讲讲我的经历。每走一步都要记住自己的工作、自己在做什么,这是我一生的遗憾。比如国庆十周年时的节目单,那时毛主席、周总理都出席了,我是下半场的报幕员;再比如我后来到缅甸去参加缅甸的国庆节,也是周总理点的名让我去给歌舞团报幕,我现在回忆起来,那是我的高光时刻。我在乐团工作的几十年非常认真,这是乐团传承的精神,对业务要做到精益求精。在人的一生当中会经历各种各样的事情,有些事情是值得去记忆,永远刻在心上的,把你自己的青春献给这样一个事业,献给这样一个团,我觉得值。

现在的条件好了,我们当时出去演出条件非常艰苦,我们出去没有车,都是自己背着书包,拉着行李,当时很多男同志都睡在舞台边上或者后台,一直到我退休都没有住过宾馆,年轻的同志应该要好好珍惜现在的生活。

中央乐团的发展也离不开李凌同志,他无私奉献,关爱每一位成员,能生在这样一个时代,遇到这样一位团长,做上这样一份事业,我感到非常幸福。


李仲平

原中央乐团大提琴演奏家

中央乐团的前身是中央歌舞团,中央歌舞团是1952年12月正式成立的,成立以前是中国青年艺术团,为什么叫中国青年艺术团呢?当时分中西两个阵营,以苏联为首的,每隔一年举行一次青年联欢会,就在各个国家轮流演出,那时候是1950年,因为新中国1949年才成立,没有大的艺术团,要参加1950年的世界青年艺术联欢会,中央就从全国各地调来了乐队和舞蹈队的艺术人才组成了一个艺术团,带出去比赛,在东欧、德国、罗马尼亚、叙利亚等地演出了两年。

到了1952年回国以后,领导可能考虑到以后每次都临时组织不行,要组成一个固定的团体,因此成立了一个中央歌舞团。

原青年艺术团的人有一些回原单位,组建乐团人数不够,中央音乐学院就让“少年班”的几十个孩子提前毕业,还从学校调了一批比“少年班”大一点的学生,加在一块儿组建乐团,我在这时参加到中央歌舞团。中央歌舞团成立后在国内很有盛名,领导考虑歌舞团的人员太庞大,有管弦乐队、合唱队、西洋乐队、民乐队、舞蹈队,不利于管理和发展,尤其像交响乐和合唱队是西洋乐,因此就把管弦乐队和合唱队分了出来,成立了中央乐团。


Q&A:

姜莹

中国交响乐团青年作曲家

您是中国第一部新歌剧《白毛女》第一位主演,您在延安鲁艺期间亲眼见证了这部歌剧的诞生,您和同时期的艺术家们,在歌剧诞生的过程中是如何用延安精神来鼓舞自己面对困难和挑战的?

孟于

我刚开始表演时哭不出来,只能靠模仿,因为我没有在农村生活过。听了毛主席的讲话后,我就走进农村,深入到农民的生活中,去听他们讲自己的故事,然后就有了民间的素材,这才最终完成自己的表演。


李劭晟

中国交响乐团青年作曲家

您不仅作为合唱团的的队员,还作为报幕员参加了很多国家重大的活动,能不能帮我们讲一讲您是怎么参与到这些活动中的?有没有让您印象深刻的经历?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又是怎么克服的?

章雪萍

我参加的活动比较多,我记得日本代表团来中国的时候,需要一个日文翻译,结果叫我去做翻译,我说“我一句日文都不懂”,他们跟我说“没关系,稿子给你写好,你就在这里做‘假翻译’”,结束后大家都叫好,说“中央乐团那个报幕员真不简单,还懂日文!”其实我根本就不懂,可以说是一句都不懂,但自己就算硬着头皮也要把工作做好。

我对待工作就是认真,每一首歌唱出来前,哪怕唱一个毕业歌,我都要写一个前言,为的是把演员的情绪带动起来,让他们更好地去唱,把群众的耳朵带动起来,让他们更好地去听。


杨帆

中国交响乐团青年作曲家

中央乐团创作组的各位作曲家是非常厉害的,其中有很多非常有名望的作曲家,您对当时的这些作曲家有哪些印象?有没有一些交集和一些往事的回忆?

章雪萍

这些作曲家都很平易近人,他们的心都是在事业上而不是在名利上,这一点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


撰稿:刘雨辰、胡实

摄影:掌握社

编辑排版:陈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