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间:
2025-07-16 - 作者:
- 来源: CNSO
当最后一串音符消散在北京音乐厅的穹顶下,“浪漫的音乐城堡” 室内乐音乐会落下帷幕,而19世纪古典音乐的余温却永远留在了听众心头。 ![]() 本场演出的曲目是艺术家们颇为用心之选,三首作品在创作节点上十分接近,又恰好均处于三位作曲家人生的重要时间节点,可以说这三部作品都很大程度上蕴含了三位作曲家对于“音乐与人生”的哲思。彼时,舒伯特正处创作巅峰,这首八重奏在乐队编制上很大程度参考了贝多芬的七重奏;走向了人生末期的贝多芬在病痛失聪折磨下创作出《F大调第十六弦乐四重奏》,留下“必须如此”的问答后,不久便离世。而此时门德尔松刚刚成年,他将对贝多芬的敬意与哀悼,与自己届时热恋的欣喜都融入了《a小调第二弦乐四重奏》当中,用开篇主题“这是真的吗”呼应了贝多芬“必须如此吗”的哲学追问。 音乐会以门德尔松《a小调第二弦乐四重奏》开场,姚亮、龚雨露、宋芮、狄博四人弦乐交织,一二乐章以严肃与宁静的基调向前辈回望,后两乐章则转向活力与生机,勾勒出一番浪漫主义的诗意光影。下半场,姚亮、徐鼎力、宋芮、狄博带来贝多芬《F大调第十六弦乐四重奏》,与上半场门德尔松的作品相互呼应,展现出的则是返璞归真的澄澈。旋律如溪流般缓缓流淌,简单音符中藏着对生命的深沉思索与豁达,尽显贝多芬晚年心境。 ![]() 舒伯特《F大调八重奏》第一乐章无疑是整场演出的璀璨焦点。不同于弦乐四重奏的对话与诉说,这部“室内乐的交响诗”极其丰盈——姚亮、徐鼎力、宋芮、狄博、王德亮组成的弦乐组以细腻流畅的线条铺就温润底色,弦乐器共振出如丝的绵密质感;吴丹的单簧管倏然跃入,灵动的旋律像林间穿梭的阳光,时而与弦乐嬉戏,时而独自吟唱;刘一君圆号辉煌的音色则如破晓之光划破薄雾,为音乐注入壮阔情绪;王晓柯的巴松则以深邃的低音作以托举,似温润的旋律诉说,像大地般沉稳包容。八音交织时,既有声部间的追逐对话,又有浑然一体的和谐共鸣。艺术家们的每个音符都极具色彩,可谓将舒伯特作品中兼具悠扬宏大与甜美忧伤的特质演绎得淋漓尽致。 ![]() ![]() 整场音乐会,城堡室内乐团的艺术家们展现了精湛的技艺与默契的配合。他们中有中国交响乐团的新生力量,也有已成为乐团中流砥柱的演奏家,新老交融、携手合作,既彰显了个人的艺术风采,又凝聚成和谐统一的集体力量,让古典音乐焕发出了别样的光彩,也展现了中国交响乐团深厚的艺术传承与蓬勃的发展活力。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