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交响乐团
中文|English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演出活动

“国之骄子”第三场·古典之美与爆棚之夜

  • 时间: 2023-04-10
  • 作者: CNSO
  • 来源: CNSO

每一个从事艺术行业的人都会知道,打造一个深入人心的艺术品牌所需要的时间很可能是以十年为单位计算的。在这个前提下审视中国交响乐团在2022年推出的“国之骄子”品牌音乐会,完全可以用“爆款奇迹”来形容。这个旨在为国交优秀音乐家、特别是青年艺术人才提供展示平台的系列音乐会,让平日里坐在乐团中的演奏家走到舞台中央,尽情释放自己的艺术才华,感受着同事们的完美“协奏”,同时也为喜爱和关注国交的观众朋友们提供了进一步认识和了解这些演奏家的宝贵机会。品牌一经推出,便一票难求,成为北京艺术舞台上备受瞩目的焦点。

4月9日晚,“国之骄子”品牌演出迎来了第三场音乐会,演出版块的策划者、国交首席指挥李心草再度领衔乐团登台北京音乐厅,与多位优秀音乐家一道为观众奉献了精彩的视听盛宴,而国交合唱团青年歌唱家的首度加盟,也为“协奏曲之夜”注入了新的内容。音乐会演出票再度售罄,足见观众的期待之巨。

本场音乐会演出的6部音乐作品中,有5部都出自古典主义音乐大师莫扎特的笔下,这并不是一个巧合。一方面,作为卓越的歌剧和协奏曲大师,莫扎特几乎为声乐的所有声部和管弦乐团的大部分乐器都写下了精妙的传世杰作;另一方面,莫扎特的作品是音乐行业内出了名的“考验乐团”,因其无比严谨的结构和逻辑要求,它所需要的绝对精确与无瑕和谐在演绎难度上甚至超越许多晚期浪漫主义时期的壮美交响。选择这样的曲目,不但是对独奏家个人艺术能力的考验,也是乐团素养和默契程度的试金石。

国交合唱团的男中音歌唱家裴磊首先登台,与乐团合作了两首莫扎特的音乐会咏叹调。音乐会咏叹调这一体裁需要歌者能够兼具歌剧咏叹调的戏剧张力和艺术歌曲的考究细腻,裴磊的演绎堪称这一标准的上佳展示。咏叹调《当我离开你时,哦,女儿!》的主人公既是一位君王,也是一位满怀不舍、向女儿告别的父亲,裴磊在保持醇厚威严的声音特质基础上还能通过细腻的口吻变化传递脉脉温情,与乐团木管声部的对话也展现出极佳的合作意识与丰富经验,结尾句“Parto ! Addio ! tu piangi ?”(我要走了,再见,你哭了?)的每一次反复都将情感带向全新的高度。而在咏叹调《这美丽的小手》中,国交低音提琴演奏家潘兆烁特邀加盟,以精湛的演奏与声乐应答,在旋律的倚靠、引领和对话中呈现出莫扎特天才的想象力与平衡感。

2022年7月的首场“国之骄子”演出中,观众首先听到的就是莫扎特为小提琴、中提琴与乐队而作的《降E大调交响协奏曲》(k.364)。而在本场演出中,林水晶(双簧管)、吴丹(单簧管)、王瑾(大管)、刘一君(圆号)四位优秀的国交音乐家又为大家呈现了莫扎特的另一部《降E大调交响协奏曲》(k.297b)。

首乐章伊始,小编制的乐团就在指挥家李心草的执棒下呈现出无比圆融的“莫扎特音响”,如室内乐般剔透、灵敏,在漫长的主题呈示中始终保持流畅的呼吸感,特别是主题反复段的渐弱,幅度高度一致、训练有素。随后,四位独奏家开启了精妙的主题展示,莫扎特深谙巴洛克时期“大协奏曲”的写作精髓,巧妙地安排了四件乐器的演奏顺序,演奏家们在娴熟的音阶跑动中彼此倾听、相互呼应,呈示部结尾双簧管与巴松一组、圆号与单簧管一组的此起彼伏、默契娴熟,也让观众直观理解了四位演奏家在舞台上站位安排的缘由。

指挥大师哈农库特说过:“莫扎特可以让每一件乐器以最美的方式歌唱”,这句评价用来形容作品的第二乐章尤其恰当。四位演奏家充分展现出独奏家的技术实力,将乐器的特性发挥到极致:林水晶的双簧管甘美而富于田园气质,令整个乐章明媚舒展;单簧管似乎尤其被作曲家偏爱,承担大量的收束和乐段转换,吴丹的吹奏圆融熨帖,对装饰音的精妙处理不断令人联想到莫扎特伟大的单簧管协奏曲;王瑾演奏的巴松既能以充满弹性的节奏为音乐注入脉搏,也能以极富歌唱性的姿态展现乐器的旋律表现力;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圆号演奏家刘一君的精彩发挥,他让圆号在轻柔的弱奏和平顺的连奏时与另外三件木管乐器保持完美的一致,温暖的音色和稳定的气息几乎让人意识不到这是一件演奏难度极大的铜管乐器,确保了整部作品的高品质呈现。

在李心草指挥的精妙处理下,第二乐章的收束没有幅度鲜明的渐弱,而是将持续的长音自然消散于音乐厅的空间内,随后便是乐团以拨弦铺陈的末乐章愉悦舞曲。四件独奏对主题进行自由的变奏,演奏家们以目光交流对话,实现了一次次带有即兴感的速度变化,最终与乐团一道,以克制的速度和优雅的姿态抵达喜乐的终点,收获全场观众的喝彩。

音乐会的下半场,来自国交合唱团的女高音歌唱家梁妍同样奉献了两首莫扎特的音乐会咏叹调。她的声音兼具清澈的质感和挺拔的张力,非常适合塑造莫扎特成熟时期歌剧作品中大女主的艺术形象,而这两首咏叹调恰恰具备这种气质。《我去向何方?》中质问命运为何如此不怜悯于自己的唱词中充满了装饰音的下行,对演唱者的音准和气息提出了极大的考验,梁妍的演唱游刃有余,情感饱满,将音乐自如过渡至乐团木管声部的温润圣咏之中。《我美丽的情人,再见》更是一部难度极大的作品,充满了情感的起伏跌宕,在“ Vivi!  Cedi al destin! Cedi al dovere! ”(人生啊!总要折腰于命运!总要屈服于责任!)一句中令人充满挣扎的叹息,以及留给乐团恰到好处的气口,堪称令人印象深刻的演绎。在乐句结尾前,乐团弦乐声部以振音呈现出典型的、令人心潮澎湃的莫扎特式渐强,让人联想到《费加罗的婚礼》和《唐璜》中无数震撼人心的场景,这也展现了国交在歌剧演绎上的深湛积累。

如果说这五部莫扎特的音乐,将古典主义的优雅之美展现得淋漓极致,那么全场演出的最后一部作品——由国交打击乐演奏家张津爽担纲独奏的美国当代作曲家约瑟夫·施瓦特纳《打击乐协奏曲》则彻底将当晚音乐会的氛围推向火热与爆棚。

美国媒体曾用“整部作品本身就是一场华丽的行为艺术,视觉体验甚至达到了和听觉一致的重要性”来形容这部作品,乐团编制的显著扩充和置于舞台前段的庞大打击乐组也让观众倍感期待。首乐章,演奏家张津爽站在乐团打击乐声部之中,与其他四位打击乐演奏家一道释放出澎湃的能量,马林巴的梦幻律动与邦戈鼓的震撼轰鸣是整个乐章的核心,木琴与钟琴两类旋律打击乐的重奏呈现出独特的听觉效果。指挥家李心草抽丝剥茧般引领乐团在复杂的织体中穿梭游弋,铜管声部做出整齐一致的重音对位,竖琴与钢琴以独特的音色呼应独奏乐器,现代音乐万花筒般绚烂的色彩令人心醉。

第二乐章中,站在舞台前沿的张津爽仿佛一位魔术师,将颤音琴、大鼓、水锣、吊镲、音束等十余种打击乐器逐一奏响,通过调整锣的位置、扇动风铃的摇摆去改变乐器的声场,长笛与短笛的遥远吹奏、弦乐缥缈轻柔的泛音、加装弱音器的圆号,共同营造出一种神秘玄妙的氛围,大鼓的有力敲击又为音乐注入苍茫的生命力。末乐章仪式,在低音弦乐器确立的节奏音型中,张津爽晃动沙锤回到乐团之中,那种全然陶醉于音乐中的状态似乎是一次盛大的爵士狂欢。在乐队的钟鼓齐鸣后,是一段无法用任何语言形容的华彩炫技,在张津爽一个人主宰整个舞台的庞大气场下,全场观众屏息凝神、暗暗敲击,感受着节奏变化的无穷可能。当最后一个音符齐整落下,全场观众爆发的如潮掌声与欢呼几乎可以掀翻音乐厅的顶棚。

一支卓越的乐团应该有怎样的精神风貌?我想“每个演奏员都是明星、也都有机会成为明星,同时他们依然愿意彼此倾听、奉献,一起创造音乐”的状态应该是值得憧憬的理想。全体独奏家走上舞台接受观众的喝彩,并且牵手向身后中国交响乐团的同事们鞠躬致谢的画面,就是这种状态的自然流露,也是“国之骄子”的意义和价值。时间会证明,这是一条值得走下去的道路,一支乐团持续成长、保持活力的秘密都在其中。

撰稿:高建

摄影:国之骄子

编辑排版:胡实、陈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