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交响乐团
中文|English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演出活动

周末音乐会,国交让观众听懂经典

  • 时间: 2023-04-24
  • 作者: 高建
  • 来源: CNSO

4月16日,在春光明媚的周日上午,中国交响乐团在青年指挥家孙一凡的执棒下亮相“国家大剧院周末音乐会”,为全场近两千位观众奉献了以“相映生辉”为主题、汇集十余段经典音乐佳作的精彩演出。

对于创办于2008年、至今持续了十五年的国家大剧院周末音乐会而言,坚持“演讲结合、赏析并重”是品牌最突出的特点。而中国交响乐团多年来也在艺术实践中不断践行着“让音乐贴近人民”的目标,力求通过一流的艺术品质和精心的曲目策划,让大家听懂交响乐、爱上交响乐。因此在本场音乐会中,乐团挑选了来自俄罗斯、意大利、法国、奥地利、德国等欧洲古典音乐重要国度与乐派风格的代表性曲目,覆盖歌剧、舞剧、舞曲等多种音乐表现形式,以脍炙人口、动听悦耳的方式打造一场高度浓缩的艺术普及之旅。

音乐会在柴科夫斯基歌剧《叶甫根尼·奥涅金》气势磅礴的“波罗乃兹舞曲”中开启,国交铜管声部嘹亮的吹奏确立了作品意气风发的基调,在定音鼓的敲击下,弦乐声部在波罗乃兹抑扬顿挫的节奏型中吟唱出华丽的主题旋律。中段大提琴的深情吟唱醇厚动人,小提琴与长笛的轻盈呼应也增强了音乐的立体感,三段体的经典结构形成鲜明的戏剧张力和强烈对比。

一曲奏毕,指挥家孙一凡开始了深入浅出、旁征博引的生动讲解。他不但为大家普及了“波罗乃兹舞曲”的节奏特征,还将之与波兰民族的历史文化和肖邦等音乐大师的精彩创作相关联。同时,借助《奥涅金》的歌剧体裁,孙一凡将话题自然引入到歌剧艺术的发展历程,重点解读了歌剧在意大利的起源于繁荣,对比了位于十九世纪首尾的两位意大利歌剧大师——罗西尼和马斯卡尼的艺术特点,凝练的表述加上逸闻趣事的引用,令现场观众对接下来的作品充满期待。

在罗西尼《塞维利亚的理发师》序曲中,国交展示出了意大利音乐突出的歌唱性,在弦乐拨弦伴奏之下,双簧管、短笛、圆号依次以精妙而富于生机的姿态接力主题,终曲前标志性“罗西尼渐强”在各声部音乐家的默契配合下幅度高度一致,充满即兴感的加速冲刺为音乐画上了璀璨的句号。而在被众多经典电影引用的马斯卡尼歌剧《乡村骑士》“间奏曲”中,乐团弦乐声部轻柔的演奏营造了朦胧梦幻的氛围,宛如西西里岛傍晚温暖的阳光,双簧管略带伤感的甜美呼唤搭配竖琴拨奏下的清丽色彩,让河流般宽广深挚的主题从容流淌、一唱三叹,当音符在渐弱中收束,全场观众屏息凝神,久久沉浸其间。

指挥家孙一凡再次为大家介绍和解读了法国作曲家比才的两部经典作品,歌剧《卡门》所呈现的浓烈西班牙风格与家喻户晓的“斗牛士之歌”,以及“阿拉贡舞曲”对西班牙铃鼓的精彩运用;《阿莱城的姑娘》作为“戏剧配乐”在体裁上与“歌剧”存在的差异区别、音乐史上还有哪些著名的戏剧配乐、以及“法兰多尔舞曲”中贯穿全曲的普罗旺斯长鼓。这些知识都会帮助听众更有针对性地去聆赏音乐,特别是通过现场音乐会去直观感受不同乐器的音色特点,进而熟悉交响音乐。

《卡门》序曲在热情如火的行进节奏中开启,“斗牛士进行曲”段落中承担节奏功能的小号与长号声部做出了细腻的力度变化,在指挥孙一凡的从容引领下,弦乐声部以高度自由的方式歌唱出那动人的主题,随后齐整收束;乐团打击乐演奏家为“阿拉贡舞曲”注入绚烂的色彩,无论是铃鼓在渐强、渐弱中赋予音乐的动态,还是三角铁在短笛悠扬旋律中剔透点缀,都传递出西班牙音乐迷人的魅力;歌剧第三幕“间奏曲”作为音乐史上最美好的旋律之一,在国交的演绎下呈现出交响诗般的恢弘气魄,长笛独奏在竖琴的拨奏铺陈下歌唱出纯净美好的旋律,单簧管加入形成缠绕与对话,仿佛舞台上的男女主角互诉衷肠,而弦乐的浪漫再现则将音乐的情感浓度提升到更高的层次,英国管的温润质感更为音乐增添了几分不舍。《阿莱城的姑娘》选段“法兰多尔舞曲”以庄严的齐奏展开第一主题,第一、第二小提琴声部与中提琴、大提琴声部展开了严谨的对位,木管声部则在打击乐的持续节奏下吹奏出灵动的第二主题,在乐团层层递进的推动下,长号和弦乐形成双主题的精彩叠置,抵达辉煌的高潮。

“如果大家有机会到奥地利维也纳,一定记得去吃那里的炸猪排啊!”孙一凡指挥的再一次让全场观众发出阵阵笑声。随后,他向大家介绍了维也纳圆舞曲独特节奏韵律的来源以及约翰·施特劳斯父子两代的传奇艺术生涯。同时他还向观众解释了“舞剧音乐”的写作与演绎必须建立在对舞蹈肢体语言充分了解基础上的缘由,芭蕾艺术从欧洲贵族的仪态训练发展到独立艺术门类的过程,以及柴科夫斯基《天鹅湖》之于芭蕾音乐的重要意义和悲喜殊途的结局解读。

小约翰·施特劳斯《春之声圆舞曲》悠扬的韵律让观众情不自禁随之摇摆,特别是在第三圆舞曲乐段,弦乐声部呈现出令人迷醉的妩媚与优雅,铜管声部也以温润柔和的质地与之呼应。在木管与竖琴的默契对话后,音乐在终曲的加速中呈现出荡气回肠的美感。

《天鹅湖》的三个经典选段同样让观众在亲切的旋律中感受到名作恒久的魅力。无论是“场景”音乐中双簧管对白天鹅主题甜美动人的诠释,还是“四小天鹅舞曲”巴松的吹奏塑造出“萌态十足”的音乐形象,再到“西班牙舞曲”中响板炽热的敲击与弦乐密集炫技的跑动,都以迥异的个性全面展示出柴科夫斯基无与伦比的旋律天赋。

国交的铜管乐声部在弗兰兹·冯·苏佩《轻骑兵序曲》中释放了磅礴的能量,两支小号、四支圆号和两支长号的阵容将千军万马的气魄勾勒得淋漓尽致,单簧管孤寂而自由的吹奏、弦乐在中低音区的凌厉运弓都突显了作品的匈牙利气质,终曲前行进感极强的齐奏更是激情澎湃、荡气回肠,毫无悬念地赢得了全场观众的喝彩。

在观众持续热烈的掌声与欢呼中,指挥家孙一凡与中国交响乐团的音乐家们又为观众奉献了德国作曲家勃拉姆斯《第五号匈牙利舞曲》和法国作曲家奥芬巴赫《康康舞曲》两部备受欢迎的返场曲佳作,前者俯拾皆是的速度延宕和即兴处理,后者鲜明的节奏与观众掌声的欢乐互动,都将音乐会变成了欢乐的海洋。

一个沉浸在动人旋律中的周末,一场汇集世界经典佳作的演出,一次在持续互动中拉近观众与艺术距离的体验,这就是国交在周末音乐会中奉献给观众的美好感受,也期待着与更多观众在未来的演出中继续相约。

撰稿:高建

摄影:刘方、罗维

编辑排版:胡实、陈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