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交响乐团
中文|English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演出活动

中国交响乐世纪回顾暨第八届中国交响音乐季开幕

  • 时间: 2023-04-25
  • 作者: CNSO
  • 来源: CNSO

4月23日晚,中国交响乐世纪回顾暨第八届中国交响音乐季开幕音乐会在北京音乐厅举行。中国交响乐团首席指挥李心草执棒中国交响乐团及合唱团演出交响音乐《沙家浜》。

开幕音乐会由中国交响乐发展基金会、中国交响乐团共同主办,中国交响音乐季艺术中心承办。

当日下午,中国交响乐世纪回顾暨第八届中国交响音乐季发布会高朋满座,共同迎接这一交响乐盛事的开幕。中国交响音乐季旨在宣传中国作曲家、展演中国作品,繁荣和发展中国交响乐事业。2023年,中国交响乐发展基金会主办,中国交响音乐季艺术中心与全国各参演交响乐团共同承办的“中国交响乐世纪回顾暨第八届中国交响音乐季——全国展演年”将回顾和展示中国交响乐一个世纪以来的创作成果,为中国交响乐第二个世纪的开局助力。音乐季定于2023年4月23日在北京开幕,李心草先生指挥中国交响乐团开幕音乐会;11月18日在苏州闭幕,陈燮阳先生指挥苏州交响乐团闭幕音乐会。

一个世纪以来,中国音乐家不断探索、不懈追求,创作演出大量的中国交响乐作品。中国交响乐从无到有,从稚嫩走向趋于成熟,在不断探索和不懈追求中发展前行。中国交响乐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通过交响音乐形式表达,创造出中华民族的交响乐文化,这是世界性、历史性的音乐文化的进步。

周宇(中国交响乐团党委书记)

中国交响乐团党委书记周宇介绍:“交响乐艺术起源于欧洲,它在所有的音乐形式中最复杂,涉及乐器种类多,产生的音响色彩最丰富,从听觉进而通过心理层面对观众产生影响,荡涤心灵。交响乐来到中国,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以后,迸发出了新的生机和活力。百年以来,中国音乐家们发掘借鉴本土音乐素材,以现代作曲技法创作,交响乐队演奏,中西结合,创作演出了大量中国音乐作品,有很多都成为民族经典。”

陈光宪(中国交响乐发展基金会理事长)

中国交响乐发展基金会理事长、苏州交响乐团团长陈光宪代表中国交响乐发展基金会对新闻发布会和开幕音乐会表示衷心的祝贺,他说:“中国交响乐发展基金会是中国交响乐的全国性行业社团组织,成立于1994年9月,近30年来在李德伦、吴祖强等老一辈音乐家的领导下做了一些工作,为中国交响乐事业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中国交响乐发展基金会对中国交响乐音乐季这样一个以宣传中国作曲家展演中国作品为举办宗旨的音乐季非常重视,基金会主办了第六和第七届中国交响音乐季,现在举办第八届中国交响音乐季,基金会将继续主办下去,与中国交响乐音乐季的艺术中心一道,办好音乐季,并欢迎邀请全国的交响乐团来参加。”

作为中国现代音乐史上开基创业的第一代音乐家,萧友梅先生、黄自先生在20世纪初便开始进行交响乐创作。1923年,萧友梅先生创作的管弦乐《新霓裳羽衣舞》在北京大学进行了首演;1925年,萧友梅先生在1916年创作的第一首管弦乐作品《哀悼进行曲》也在北京大学完成首演。之后,1929年5月,黄自先生管弦乐序曲《怀旧》在美国耶鲁大学首演。其后,中国音乐家不断创作演出中国交响乐作品。

中国交响乐团从延安走来,与共和国一同成长。交响乐艺术扎根中华大地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交响乐团在传承中不断创新,在探索中砥砺前行,在演绎西方经典音乐作品的同时,尤其注重民族音乐的创作与推广,坚持走交响乐民族化之路,创作演出了一大批优秀的中国作品,本次中国交响音乐季开幕音乐会,交响音乐《沙家浜》就是这其中的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李心草(中国交响乐团首席指挥、中国音乐学院院长)

交响音乐《沙家浜》不仅保留了现代京剧《沙家浜》中的主要角色和经典唱段,还借鉴了歌剧和话剧的表现手段。老中央乐团作曲家们用集体智慧,巧妙地将合唱与独唱音乐有机融合在整部作品,保留了京剧原有的板式连缀体结构,进一步丰富了人物形象,与传统民乐队相比,中西混编的乐队形式也更易表现出戏剧性音乐背景。

中国交响乐团首席指挥李心草说:“交响音乐《沙家浜》留下的音像资料中,最著名的是1971年3月李德伦先生指挥中央乐团录制的版本,这是包括我在内的很多音乐家,都以这个版本作为学习的典范。”交响音乐《沙家浜》是民族音乐交响化的杰出代表,更是中国交响乐艺术的经典之作,历久而弥新。此次国交复排复演交响音乐《沙家浜》,传承和创新国交经典保留曲目,再现民族经典的辉煌。

当天,中国交响乐团在北京音乐厅同步举办了“薪火相传 砥砺奋进——中国交响乐团团史展”。

摄影:掌握社/孙楠

编辑排版:陈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