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交响乐团
中文|English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乐团风采

老艺术家讲团史 | 交响音乐《沙家浜》

  • 时间: 2023-04-07
  • 作者: CNSO
  • 来源: CNSO

2023年3月31日上午,中国交响乐团在和平里排练厅举行老艺术家讲团史之交响音乐《沙家浜》艺术沙龙活动。

作为国交首档以“弘扬民族经典,赓续红色血脉”为主题的艺术沙龙,本期活动特邀曹连生、文征平、杨实、刘捷、王景煊、左文龙等多位曾参与交响音乐《沙家浜》演出的中央乐团老艺术家到场,为国交演职人员讲述这部经典作品背后的点滴往事与艺术传奇。国交党委书记周宇、副团长尹波、廖燕茹,交响乐队、合唱团、行政等部门近70人参加本次活动。

交响音乐《沙家浜》是中国交响乐团弘扬民族经典的代表作之一,也是原中央乐团老一辈艺术家们呕心沥血、千锤百炼的杰出作品,是“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集大成之作,是“交响乐发展史上的一次巨大变革”。作品不仅保留了现代京剧《沙家浜》中的主要角色和经典唱段,还借鉴了歌剧和话剧的表现手段。原中央乐团作曲家们用集体智慧,巧妙地将合唱与独唱音乐有机融合,保留了京剧原有的板式连缀体结构,进一步丰富了人物形象。与传统民乐队相比,中西混编的乐队形式也更易表现出戏剧性的音乐背景。可以说,交响音乐《沙家浜》是民族音乐交响化的杰出代表,更是中国交响乐艺术的经典之作,历久而弥新,璀璨而夺目。

曹连生

原中央乐团歌唱家 交响音乐《沙家浜》“郭建光”扮演者

饰演郭建光时,我是一个没有任何京剧基础,刚走出学校大门的20岁出头的年轻人,团里专门给我配了一个录音机,我就猛听谭元寿,谭派很有特点,但又不能完全按照他们的行腔去唱。每个人的条件不一样,但是你的行腔、你的韵味、你的咬字、你的精气神的感觉,要尽量向京剧去靠。在我学习的过程中,中国戏曲学院教授孙盛文老师给了我很大帮助,全团也在全力以赴地扶持我、培养我,给我提供营养,最后使我能够成功登台演出。

文征平

原中央乐团歌唱家 交响音乐《沙家浜》“阿庆嫂”扮演者

当时演出《沙家浜》,我和胡松华、林寄语一组,我们除了在全国演,还要给各国外宾演。记得有一次我们给柬埔寨首相西哈努克演出,结果我们唱完了,周总理站起来鼓掌,柬埔寨驻华大使也站起来鼓掌,那次演出我印象非常深刻,说明我们的演出还是很受欢迎的。

杨实

原中央乐团小提琴演奏家 曾参与演出交响音乐《沙家浜》

刚才在看《沙家浜》演出视频的时候,我热泪盈眶,几度哽咽。我感叹中央乐团在半个世纪前能创作出这样好的作品,今天听起来还是那样震撼,比当年的感受还要深刻。《沙家浜》是京剧艺术唱腔和美声唱法的一个完美结合,是京戏和合唱的一个完美结合,又是京剧艺术和西方艺术的一个完美结合,可以称得上是三种高雅艺术的完美结合。

王景煊

原中央乐团歌唱家 曾参与演出交响音乐《沙家浜》

《沙家浜》里除了独唱,合唱也很重要。当时女高音演员唱青衣,我们唱老生。当时男低音声部每位演员每周都要去孙盛文老师家里上课,开始大家都不习惯,后来也慢慢习惯了像脑后摘音、丹田气、行腔、韵味、字头、字符、字尾这些词汇。起初,我并不喜欢京剧,但唱得越多越觉得京剧不简单,有大学问,再到后来自己也喜欢上了京剧,也想上台唱上几段。

周宇

中国交响乐团党委书记

前辈艺术家为我们讲述交响音乐《沙家浜》创作、排练、演出的故事,对国交下一步做好交响音乐《沙家浜》的排练演出,对国交今后的艺术道路,我们的创作,我们的演出,都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我们要把自己的真情实感,要把自己对人民的热爱,对国家的热爱,对党的热爱,放到我们的音乐里去,放到我们的歌声里去,然后再用我们的音乐来感染更多的人,这是新时代赋予中国交响乐团的责任和使命。

撰稿:刘雨辰、胡实

摄影:掌握社

编辑排版:陈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