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交响乐团
中文|English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音乐普及

大提琴

  • 时间: 2015-08-24

大提琴 (次中音或低音弦乐器) 

      大提琴是管弦乐队中必不可少的次中音或低音弦乐器,属提琴族乐器里的下中音乐器,音色浑厚丰满,具有开朗的性格,擅长演奏抒情的旋律,表达深沉而复杂的感情,也与低音提琴共同担负和声的低音声部,有"音乐贵妇"之称。它也是非常为人们所喜爱的独奏乐器。

 

历史

      大提琴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6世纪末,是一种叫作“低音维奥尔琴”或“膝间维奥尔琴”(Viola degamba)的15世纪的乐器演变而来。维奥尔琴的体积不像大提琴那么大,弧形也不那么明显,但演奏时可以夹在两膝之间,像大提琴那样用弓拉奏。

      大提琴最初在意大利语中被拼作Violoncello,后来逐渐简写为Cello。 大提琴以其热烈而丰富的音色著称,是交响乐队中最常见的乐器之一。适合扮演各种角色: 有时加入低音阵营,在低声部发出沉重的叹息;有时则以中间两根弦起到节奏中坚的作用。 大提琴最为辉煌的时刻,要数作曲家赋予其表现如歌的旋律的使命。整个大提琴组奏出的美妙的旋律,足以令交响乐队中的任何其他乐器都相形见绌。

      自17世纪大提琴家多曼尼科·加布里埃利(Domenico Gabrielli)创作了第一首大提琴独奏曲以来,已有不少作曲家专门为大提琴创作乐曲,如18世纪的维瓦尔第、塔尔蒂尼和莱奥等作曲家,都曾模仿小提琴协奏曲而为大提琴写了不少协奏曲。后来在英国、奥地利与法国等地也相继出现了意大利风格的大提琴协奏曲及其他乐曲。至于18、19世纪的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作曲大师们,如海顿、莫扎特、贝多芬、舒伯特、舒曼、德沃夏克以及柴科夫斯基等,也都大量写作了大提琴独奏曲、协奏曲和有大提琴声部的室内乐,使这一乐器的性能与技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其中最常演奏的有巴赫的六首无伴奏大提琴组曲、博凯里尼协奏曲、六首奏鸣曲。海顿的D大调与C大调协奏曲、勃拉姆斯为小提琴与大提琴谱写的a小调协奏曲、舒曼的协奏曲、德沃夏克的协奏曲、柴可夫斯基的《罗可可主题变奏曲》、圣·桑的协奏曲等等。其他如拉洛、埃尔加、柯达伊、兴德米特等近、现代作曲家亦创作了许多优秀的大提琴乐曲,深受人们的喜爱。

结构

      大提琴琴长约为小提琴的两倍,全长约120公分,琴弓稍粗且短,定弦比中提琴低八度。

使用材质:

琴身:木制结构,以槭木和云杉为原材料配合制造的音色最佳;

琴弦:金属丝;

琴弓:马尾。

演奏

      大提琴和小提琴或其它弦乐器家族成员一样,都有四根弦,音域约为四个八度,音高比中提琴低八度(C-G-d-a),乐谱通常用低音谱表,在较高音区有时用中音谱表,有时也用高音谱表。大提琴的第一根a弦发音华丽有力,富于歌唱性,第二根d弦,音色较朦胧,第三、四弦(G、C)低沉响亮,能够承受乐队的非常沉重的音响。它的发音原理虽然与中、小提琴相同,但其手指的把位在低音区与小提琴迥然不同,尤其是在高音区时能用拇指把位演奏。至于演奏技巧,由于大提琴在琴身大小、琴弦排列与琴弦长短等方面与小提琴均不相同,因而它的奏法与中、小提琴不同,是夹在两腿之间演奏。演奏时,演奏家将琴身轻轻夹于两膝间,底部以一根可调整高度的金属棒支撑。演奏方式则既有用弓毛拉弦、手指拨弦和用弓杆敲弦。

大提琴演奏

      木材的开裂主要有两种方式:平行于木纹的裂缝或裂纹,和垂直于木纹的开裂。这些裂口或裂缝可能是由于震动和冲击造成的,也可能是由于空气缺少水分导致木材收缩而引起的。二者中,垂直开裂出现的情况较少,往往发生在乐器制作之前的风干过程中,这是因为板材在开始收缩的时候其变化是沿着木纹环状方向的。裂纹则更是普遍的一个难题了。当裂纹形成或开裂时,切记不得去触碰它,因为即使干净的手指上都有油脂和汗液,它们很容易进入裂纹,上胶时就不能形成强大的粘合力,而且,在修理后这些裂纹会更加显眼。一旦裂纹严重影响乐器的结构时(如,裂纹靠近音柱、低音梁或ff孔),应立刻将琴弦放松。新的裂纹(如靠近ff孔的小裂纹)可以在外侧修复,当大部分情况下都必须拆开乐器,从内侧对裂纹进行修补。裂纹修补可以采用:1.钉子或菱形小木块沿裂纹胶合在内表面上;2. 补片镶入原板材内部;3. 各种布料和羊皮纸补片。使用羊皮纸和其它皮质补片时要十分小心,避免引起板材的变形,因为皮在干燥时会剧烈收缩。根据几个世纪的经验,做这样的修补并不会对乐器的音质产生不利的影响。

指板

      传统上,指板采用的是乌木,在巴洛克时期也曾经采用更软的木材胶上乌木。由于生态的变化,过些年后如果重新采用这种做法也不为怪。乌木的抗磨损性能极好,并且没有磨光情况下也有很光泽的表面。虽然它的首要作用是提供一个可以按住琴弦的表面,但由于其重量和形状,它对于整把乐器的的振动也有很大影响。指板伸入琴身的一端因其自身的共振性也能强烈振动,从而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乐器主体的共鸣。当安装一个新的指板时,如果您特别希望保持声音不变,那么一个很好的做法就是,留心观察指板振动时的音调。指板横向的曲线或多或少遵循了琴马的曲率(琴马曲线经常都有经过轻微修改),而纵向挖成凹形则可以避免琴弦发出嗡嗡声,因为一根振动的琴弦,尤其是比较厚重的琴弦,它的形状如左图所示。如果指板出现松动,即使没有脱落,也要立即放松琴弦的张力,以避免琴颈的扭曲和变形,因为没有指板的琴颈是十分脆弱的。

弦轴

      弦轴用于拉紧琴弦以达到正确的音高,同时可以通过它们的圆锥外形进行调节。弦轴安装孔可以用一把专门的铰刀进行精确钻孔,而用一把弦轴刮刀修整弦轴。弦轴没有安装好是件很麻烦的事,而且必须由专业的人员来调整。持续使用会使弦轴和/或弦轴孔磨损,这样不断的磨损也会使弦轴孔渐渐变大。重新调整有三种方法:1)轻轻地为弦轴孔重新钻孔,然后安上一大一些的弦轴;2)当弦轴孔磨损并不太严重时,对弦轴柄进行轻微整形就可以了;3)为弦轴孔安上新的木衬套。 如果在弦轴头和弦轴箱之间没有足够的弦轴柄(小提琴为10-12毫米),安装新的弦轴和/或木衬套可能是最好的解决方案。注意避免使用复合材料和其它材料,如研磨性质的白垩,它们由于过早磨损会缩短弦轴和弦轴孔的使用寿命。而在弦轴上缠绕太多琴弦也很危险,有时,过多的琴弦会在弦轴下楔入弦轴箱基底,造成弦轴箱背部裂纹。

尾枕

      尾枕可以防止弦尾绳扎入琴腹柔软的木材横切面,但它高出琴腹的高度能改变琴弦对于琴马的角度。有时尾枕只伸入琴腹板材厚度的一半,有时则与端部木块齐平,有时却要嵌入下部侧板。这只是不同制作风格的特质,并非真正出于实际考虑的结果。尾枕在其凹口内不能太紧。琴腹会随着时间慢慢收缩,而尾枕就很容易变紧,因为尾枕并不收缩,因而会引起琴腹垂直于尾枕端部的令人讨厌的裂纹。一旦尾枕过紧,制琴师必须将其取下,并削短。

弦枕

      弦枕的形状应能够使琴弦之间的距离适当,而且使琴弦高出指板一个合适的高度。弦枕要制作得圆润且无恼人的突出处,这样演奏乐器时就十分舒适,感觉上要良好许多。另外,同样重要的是,其凹槽的制作要能使琴弦容易在弦枕上滑动,才不会使琴弦发出嗡嗡声。石墨是弦枕凹槽的首选润滑剂,因为它是黑色的,似乎能很很适合于乌木。[6] 

调整

      要想使一件乐器能够最有效地展现它的音质,乐器的调整是十分关键的。"调整"一词意味着有多种变化,包括:高度,或面板表面至指板假设延长后的平面的距离,这个高度决定了琴弦与琴马之间的角度,进而影响琴弦施加在乐器面板上的力。还有琴弦至指板的距离,它影响着琴弦的演奏性能和抵抗力。其它调整方面包括:尾枕和弦枕的形状和高度、琴弦之间的距离和琴弦的选择等。对乐器的声音和演奏性能具有直接和重大影响的调整方面是:琴马的切割、音柱的位置紧固和安装、琴弦高出指板的高度以及琴弦的选择和/或状态。

拉弦板

      拉弦板的唯一作用就是在至琴马一定距离的位置系住琴弦,但它还具有自然固有的振动性(敲击拉弦板并按住琴弦时便可以听得很清楚)。拉弦板至琴马的距离、拉弦板的质量以及弦尾绳的长度都会影响和调节振动的频率,从而改变拉弦板从提琴琴身某种振动模式中吸收能量的程度。弦尾绳曾经采用羊肠制作,由于羊肠的湿度经常变化导致不方便,所以采用合成材料来代替,这样一般可以使乐器音调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