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交响乐团
中文|English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乐团风采

艺术鉴赏 | 中国交响乐团团长、首席指挥李心草带您了解民族经典《黄河大合唱》

  • 时间: 2022-11-10
  • 作者: CNSO
  • 来源: CNSO

艺术鉴赏 | 中国交响乐团团长、首席指挥李心草带您了解民族经典《黄河大合唱》

李心草

中国交响乐团团长兼首席指挥、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中央音乐学院及中国音乐学院指挥系教授/硕士生导师。  

李心草先后就读于中央音乐学院和维也纳国立音乐与表演艺术大学。1994年,出任中央芭蕾舞团管弦乐团首席指挥。1999年起,任中国交响乐团指挥。2009年至2016年,担任韩国釜山爱乐乐团音乐总监、首席指挥。

01

《黄河大合唱》无论从历史性,

还是艺术性上都是一部永恒的作品

问:《黄河大合唱》是冼星海老师的一部非常具有影响的作品,那么您认为《黄河大合唱》传唱80余年,经久不衰的原因是什么?

答:我想从两个方面去分析这个问题:首先,是这部作品的历史性。这部作品诞生于一个特殊的时期,它给中华民族留下来的烙印是永远抹不掉,那个时期留下来的经典作品也将会永远流传下去。

其次,从艺术方面来说,大家知道创作一部作品,创作周期是一个很关键的事情。正常来说,在世界范围来说,让一个作曲家去写一部像《黄河大合唱》这种体量的作品,可能每一位作曲家给出的回答都是:能不能给我半年或者更多的时间?但是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冼星海先生是在几天之内就完成这部作品的。可以想见,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能激励冼星海先生在几天之内就完成这么一个不朽的作品。所以,从艺术性和历史性来说,《黄河大合唱》都堪称是一部永恒的作品。

02

热爱音乐、热爱和平的民族

都会对《黄河大合唱》有共鸣

问:无论何时,《黄河大合唱》在国内外的演出总能引起大家的共鸣,您觉得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

答:音乐其实是没有国界的,虽然《黄河大合唱》有歌词,且是中文歌词。但音乐最神奇的一点就是,当它到达一定程度的时候,哪怕你听不懂它的歌词,你都会被它内在的一种精神感染。对于全世界所有热爱音乐、热爱和平的民族来说,《黄河大合唱》这部作品都能引起很强的共鸣。

03

音乐的意义是与时俱进的

问:中国交响乐团在每一次演奏《黄河大合唱》的时候,最想要传达给观众一种什么样的核心信息?

答:我们知道《黄河大合唱》是创作于抗日时期的作品,但是音乐的魅力和意义是与时俱进的。它在不同时期,面对不同挑战时,带给人的启迪和思考也不同。那么,《黄河大合唱》传唱至今80多年,我们从战争年代到了和平时代,经历了一个很大的时代变迁。

在今天这个时代,《黄河大合唱》更多的是用音乐引领着我们这一代人在各行各业上不停地奋斗。我们作为音乐家,每次站在舞台上演奏的时候,获得的启迪也是不一样的。我演出《黄河大合唱》30多年,演出场次达到上百场,我们每一次演出完以后也都会去总结,每一次都会获得新的体验。可以说,在我指挥的所有作品中,这一部作品应该是对我的生活、事业至关重要的一部作品。

04

《黄河大合唱》与国交是紧密相连的

问:您刚刚提到了这部作品对您生活的影响,那您觉得这部《黄河大合唱》对中国交响乐团有什么重要的意义?

答:一支乐团不仅要靠一代一代的音乐家,还需要靠我们自身的作品。《黄河大合唱》是中国交响乐团的优秀作品之一。对于我们乐团来说,无论是前期的中央乐团,还是现在的中国交响乐团,可以说只要提到我们乐团,就一定会提到《黄河大合唱》;提到《黄河大合唱》就必定要提到中国交响乐团。可以说,《黄河大合唱》与我们国交是紧密相连的。

05

在一次次的演绎中守正创新

问:国交在演奏《黄河大合唱》时,会特别注重哪些方面的表达?

答:音乐上,经过了几代人的演绎,国交的《黄河大合唱》已经形成了自己非常鲜明的一个风格。可以说,任何观众、任何时间听到音乐,只要听音就可以知道这一版是国交演奏的、这一段是谁唱的、是什么年代录制。对于《黄河大合唱》这部作品,我们的态度是守正创新,一方面传承乐团的演绎风格,另一方面在每一场演出中不停地创造我们新的风格。

06

培养国交自己的艺术家,

传承《黄河大合唱》的传统

:今年的《黄河大合唱》给了很多国交新人登台演出的机会,这种调整给整场演出带来了哪些新的变化?

答:一部作品的传承,必然需要一定数量新面孔的加入。30多年以前,我也曾经作为一名新人出现在《黄河大合唱》的舞台上。这么多年过去,我也见证了一批又一批的新人在《黄河大合唱》的舞台上崭露头角。《黄河大合唱》的演出条件很高,因为它有八个段,需要四位领唱,一位朗诵,以及其他特色乐器的加入。所以,它跟普通的交响乐演出是不太一样的,需要的角色特别多,唱法也不同,还有独特的民族气韵在里面。尤其是,乐团配置中是没有朗诵这一专业的,所以以往每次演出,我们都会外请一些艺术家来加盟演出。后来,我们就想国交是否可以培养我们自己的《黄河大合唱》朗诵者?

除此之外,近年来,一批又一批的青年歌唱家不断涌现出来,这里边也不乏我们国交的歌唱家。因此,我们开始思考既然演奏《黄河大合唱》是我们的传统,那我们为什么不多去挖掘一些青年艺术家来担当不同段落的领唱跟独唱,向观众展现我们国交的实力。

07

“我所有新的指挥、新的处理

都是来自于严良堃老师

问:您之前提过,您指挥《黄河大合唱》的很多经验来源于恩师严良堃老师。您可以给分享下这些经验中,您印象最深的一点吗?

答:提到严老师的话,特别是提到严老师的《黄河大合唱》,那么我要说的细节太多太多了。那么,我想回忆几个印象比较深的细节。我第一次接触《黄河大合唱》的时候并不是以指挥的身份,而是作为一名乐手。那是在我17岁的时候,第一次在职业乐团里面担当乐手,我演奏的第一部作品就是严良堃老师的《黄河大合唱》。当时,我和严老师只有几次见面的交集,并且我还借用过他的《黄河大合唱》的总谱,带回家来自己学习。没想到就是这么短暂的几次排练,严老师对我有了一个很深的印象。

第二年,我考上了中央音乐学院的指挥系,开始正式学习指挥。有一天我来到了国交的大厅,在聆听严老师排练,他猛然一回头看到了我,突然问:你不是昆明那个想学指挥的小伙子吗?我说:是的。严老师又问我:你考上了吗?我说自己刚刚考上,他说:祝贺你。这件事让我终生难忘。从那时候起,我开始和严先生有接触,一直到后来成为他的学生、他的助理指挥,帮助他去排练,在工作生活上面有了更深的交往,一直到严先生去世,我记忆里都有数不清的、无法忘怀的一些细节。

但是,让我最难忘的是,我非常幸运地从严先生那里继承了对《黄河大合唱》的演绎。因为几十年间,我无数次的在严老师那里上课,观看他指挥《黄河大合唱》,通过他的言传身教、口传心授体会《黄河大合唱》的精髓。我每一次演出完《黄河大合唱》的时候,都会有我的同事、我的观众朋友来跟我说:李指挥,我们又发现您最近在《黄河大合唱》上有一些新的处理。这时候,我一般都会用一句话来回答:我所有新的指挥、新的处理都是来自于严良堃老师。

08

作品的永恒魅力在于

可以经受住时间的考验

问:目前,很多人对交响乐的了解尚浅,那您能不能简单介绍一下交响乐最大的魅力在哪里?

答:对交响乐了解的人数不多,我觉得是一个自然现象。因为无论在任何时代,交响乐这个艺术类型其实都属于小众艺术。当然,艺术是不分高低贵贱的。我特别不赞成很多人把艺术分层次,本身萝卜青菜本来就各有所爱,不能说谁高谁低。而且,所有的艺术都是为人民大众服务的,只不过是大众与小众的区别。小众艺术有小众艺术的特点、魅力。

如今我们听古典音乐,觉得那是小众艺术,但是古典音乐在几百年以前,可能它也是当时的流行音乐。所以,无论是古典音乐,还是交响乐,包括我们提到的《黄河大合唱》,这些作品的永恒魅力在于可以经受住时间的考验,为人类贡献精神启发。

09

舞台艺术终究是一种现场的艺术

问:类似《黄河大合唱》这样的作品可能比较注重于现场感,那对于线上直播展演,您有没有什么想法?

答:因为疫情,我们所有人都面临一样的问题,就是很多观众无法走进现场,而艺术家也无法走上舞台演出。因此,线上展演成为很多剧团争相讨论的问题。但是,具体怎么样去发展线上展播,现在也还在探索当中。如果从我个人的角度,我始终认为无论交响乐、歌剧还是话剧,所有的舞台艺术,它终究还是现场艺术,线上展播永远代替不了现场。尽管随着技术的更新,我们所有人都要面对探索线上展播的这一现实。但我想,我们研究的方向可能是我们如何通过线上的方式,让更多人去了解舞台艺术。等到有朝一日疫情好转的时候,吸引更多观众愿意进入剧院。我们现在努力的方向是将线上作为一个强大的引流渠道,先去抓住观众的注意力,而不是用线上去替代线下。毕竟,线下的临场感是无法替代的。

来源:云演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