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交响乐团
中文|English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演出活动

古有经典韵,新发蓬勃声 | 听中国交响乐团沪上两场音乐会

  • 时间: 2023-02-28
  • 作者: CNSO
  • 来源: CNSO


| 游暐之

初春的上海乍暖还寒,与气候的变化无常不同,沪上演艺市场回暖趋势稳定强劲,中国交响乐团的到来,就如火上再添薪柴,将这股回暖的热度又推上了新高。2023年2月18日、19日,中国交响乐团携两台风格迥异的音乐会,在上音歌剧院华丽现身,着实让上海的乐迷过了一把瘾。

两台音乐会,一是18日晚的“聆赏经典”交响音乐会,共演出三首作品:瓦格纳歌剧《唐豪瑟》序曲、肖斯塔科维奇《c小调室内交响曲》、勃拉姆斯《e小调第四交响曲》;二是19日晚的“龙声华韵”交响音乐会,演出大型交响套曲《山河颂》和交响乐《星辰大海》。从宣传海报了解到,这两台音乐会的演出票价为80元和120元人民币,非常亲民。18日第一场,剧场内几无虚席,这样的满座率并不意外,国家级的院团、特别是由指挥家李心草执棒,演绎大师们的经典之作,这对上海乐迷的号召力和吸引力是不言而喻的;19日第二场的上座率也超过九成,对于一台全部新作的音乐会而言,已经是非常可观的关注度。这两场音乐会,现场看到的圈内人士并不算多,绝大多数都是普通观众,还有很多跟着家长一起来的“琴童”,由此可见,乐迷们对中国交响乐团无论是古典的演绎还是新作的演出,都给予了充分的信心和期许。

中国交响乐团不负众望,两天两场收获了上海观众最热烈的掌声和欢呼。个人以为,这里的“不负众望”应包含三方面的含义:一是这支“国家队”在技术技能方面所展示出的专业化、国际化水准;二是该乐团对古典作品经典演绎的准确与精良;三是新创作品所展现出的富有新时代气息的蓬勃生机和艺术气质。

“聆赏经典”是中国交响乐团音乐季着力打造的重点音乐会品牌,本次选择的三首作品,国别、时代、风格均有差异。当然,无论对乐团还是乐迷而言,这三部作品都不属于生僻的范畴。也正因为如此,难度才会更高。因为越是经典,越是为人耳熟能详,就越不可以有任何的差池和闪失。

《唐豪瑟》是一部歌剧序曲,它与一般交响乐作品最根本的不同,就是其所蕴含和隐藏的歌剧作品中的所有戏剧动机。我以为,对歌剧序曲的最佳演绎,应该是在准确体现作曲谱面各项需求的同时,还需要具有一种情绪上的引领,那就是在聆听的过程以及聆听结束的时候,让人欲罢不能进而产生观看全剧的愿望。当晚的演绎无疑对我产生了这种暗示,以至于脑海中不停闪现曾经观看这部歌剧各种版本的画面。

肖斯塔科维奇是一位有思想的作曲家,一生命运多舛,他的作品往往有比较深刻的隐喻在其中。《c小调室内交响曲》,由肖斯塔科维奇的学生巴尔沙伊根据其《第八弦乐四重奏》配器。这是一首具有自传性质的作品,也是本场音乐会唯一一一部单纯通过弦乐来表现的作品,更是三部作品中在气质上最沉郁的一首。现场感受,乐队的演奏有着强大的牵引力,音乐中流淌出的压抑、悲伤、绝望、奋争的情绪,丰富而多面,在高低错落、轻重交互、强弱较量的交响中,一会儿被困于幽深的海底,一会儿又被抛出水面急速透一口气,转瞬又被重重抛进万丈悬崖……正所谓大起大落、悲欣交集。

今年是勃拉姆斯诞辰190周年。中国交响乐团在音乐季的曲目中选择《e小调第四交响曲》,或许正有纪念大师的意味在其中。俄狄浦斯王是一位悲情英雄,命运的魔咒最终将其毁灭。勃拉姆斯的这首交响曲,如同俄狄浦斯王的内心独白,第一乐章的恢弘昂扬,第二乐章的忧思抒情,第三乐章的铿锵迅捷,第四乐章的坚定磅礴,不仅是英雄情感的投射,也是俄狄浦斯王与命运抗争的悲歌。这首作品是第一场音乐会最吸引我的部分,四十多分钟的现场演绎,将古典的规整秩序与浪漫的恣意洒脱细致入微呈现出来,令人意犹未尽。

第二场“龙声华韵”交响音乐会,演出了两部作品。原创大型交响套曲《山河颂》共分五个篇章,第一篇“世纪”,作曲杨帆;第二篇“文明”,作曲王华谙;第三篇“奉献”,作曲姜莹;第四篇“思乡”,作曲黄凯然;第五篇“山河”,作曲李劭晟。李心草执棒中国交响乐团演奏。本场音乐会以关峡作曲的管弦乐《星辰大海》作为大轴结束,现场观众反响相当热烈,虽然齐声呼唤“安可”,然终未能如愿。

作为一部大型原创音乐作品,《山河颂》通过音乐交响化的艺术表现,歌颂伟大的祖国、伟大的人民、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主题鲜明突出。“山河”二字并非单纯描画祖国的自然风光、名山大川,而是“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内涵的引申和扩容,整部作品具有历史跨越感、纵深感和浓郁的人文情怀。

五个篇章虽各自独立,内涵上却联结紧密。通过“世纪”回眸开篇,以丰富丰满的音乐表达,恢弘展现了中华民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历经百年艰苦卓绝的奋斗征程,以及对未来第二个百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的展望;“文明”篇将视角进一步放大,投向中华文明乃至人类文明的漫漫长途,古老与现代,革命与保守,战争与和平……全曲以“开放性”终止,昭示着人类文明绵延无绝的勃勃生机;“奉献”篇的写作富有时代感与画面感,聆听时脑海中会自然浮现出许多英雄模范人物的形象,袁隆平、杨利伟、南仁东、黄文秀……他们是中华民族的脊梁,他们的名字似乎也镌刻在这一篇章的每个音符上;“思乡”篇是五个篇章中唯一“弱起”“弱终”的部分,全篇三分之二是弦乐四重奏和弦乐协奏,中间有一段加入管乐、打击乐,尾声部分再次回到弦乐,情感细腻深沉,有着深厚的倾诉力,不仅让人联想到海外侨胞,更让人联想到台湾同胞,动人心弦;“山河”作为全作的收势,风格上与第一篇有呼应之处,气势磅礴,情感澎湃,注重力量性和抒情性的全方位表现,有着新时代新风貌的体现。乐曲当中一小段钢琴独奏,令人眼前一亮,耳目一新,犹如浓墨重彩画卷中的一湾青青溪流,纯净优雅,赋予该篇章独特的艺术魅力。

由关峡作曲的管弦乐《星辰大海》,虽然是独立的一首,但是从音乐会整体的安排来看,似乎也可以看成是《山河颂》的一部分,或者说是一个综括式的“煞尾”。从“山河”到“大海星辰”,不仅是物理概念上的扩展,更是从民族到世界、从地球到宇宙的开拓和延伸。整首乐曲激情满满,昂扬奋进,当位于二楼观众席的四把小号与舞台上齐鸣的鼓号,相和而歌的时候,仿佛感受到人类对神秘太空的呼唤和探求,格外令人振奋。

无论是《山河颂》的五个篇章还是《星辰大海》,都有各自在艺术及思想上的追求,各具特色,各美其美,但是又不乏统筹的整体感。除“思乡”一篇,基本都是大交响的编制,特别是对于管乐、打击乐的运用比重比较高,我想这也是为什么在谢幕时,指挥李心草特意邀请观众两次向管乐部的演奏家们致意。

此番中国交响乐团的上海之行是成功的。中国交响乐团以高质的演出、用心的创作,开启了初春上海的交响之旅,也让2023年的春天格外难忘!

蔡晴/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