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交响乐团
中文|English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演出活动

扎根壮美山河 永攀艺术高峰

  • 时间: 2022-10-13
  • 作者: CNSO
  • 来源: CNSO

扎根壮美山河 永攀艺术高峰

山河颂首演背后的故事

2022年10月7日,央视新闻联播中展现了中国交响乐团大型交响套曲《山河颂》全国首演时的盛况。作为中国交响乐团历时一年倾力打造,展现新时代新气象的原创交响乐作品,《山河颂》的诞生凝聚了国交人的集体智慧与不懈努力。与精彩动人的演出相比,作品背后的故事同样打动人心,同样浸透着许多人的奉献与付出。

扎根山河

九州四海、千古风韵、万里河山,自古就是文人墨客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从《山河颂》的策划到创作,初稿到演出,为了使作品内容更加生动隽永,扣人心弦,国交青年作曲家根据创作主题实地采风,寻找那转瞬即逝的创作灵感。

“思乡”作曲黄凯然采风时拍下的福建沿海之景

“思乡”作曲黄凯然在采风时参观泉州闽台缘博物馆

在福建距宝岛台湾最近的平潭县,站在海岸线眺望大海的“思乡”作曲黄凯然,心中涌现出无法抑制的情感共鸣,他当即决定将这种感受融入作品,丰富了作品内涵。

“山河”作曲李劭晟在贵州“天眼”进行采风

在超级工程贵州“天眼”前,另一位青年作曲家李劭晟则敏感地捕捉到大山深处年轻科研人员为“国之重器”的保驾护航,于是,“山河”乐章除了展现雄浑秀美的壮丽山河,又注入了新时代奋斗者的青春之歌。

“文明”作曲王华谙与古老的民族乐器

第二篇章“文明”的作曲王华谙,除了前往中华文明发源地河南进行实地采风,还翻阅大量历史文献资料,最终将中国古代乐府歌辞中的音乐琴曲作为主要素材,同时融入更具中国特色的大鼓,使整部作品充满了中华韵味与文明之光。

《山河颂》总策划,中国交响乐团团长、首席指挥

李心草带领主创人员参观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

不仅如此,为了使整部作品更具历史质感与时代精神,在作品总策划李心草的带领下,主创人员还深入参观了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经历了一次涤荡初心的精神洗礼。

无论时代如何发展,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深入生活、孕育情感都是文艺创作行之有效的好方法。也正是在青年一代作曲家们的足下与指尖,被赋予更多时代意义与民族精神的《山河颂》才显得更加鲜活、更有温度。

守正创新

集体的力量无穷大。《山河颂》的创作之路与成功首演,再次证明了唯有集众人之力,方能有所成就。此次创作,杨帆、王华谙、姜莹、黄凯然、李劭晟(按演出顺序)等五位国交青年作曲家各自负责一个篇章。如此一来,每个乐章间的衔接呼应与整部作品的风格统一就成为了最大难点。

李心草在《山河颂》小组讨论会上指导主创人员

在李心草看来,“作曲家都想把自己最优秀的一面展示给观众,但为了使整部作品风格统一,必定会牺牲掉作曲家的一些个性”。然而,对这种“牺牲”,大家却毫无怨言,当每个人都抱定人人为我,我为人人之时,原本艰深曲折的创作竟也变得顺理成章了起来。

《山河颂》之“世纪”作曲、国交青年作曲家杨帆

“在心草团长的带领下,创作前,大家都进行了提前沟通,比如说你的乐章会用到铜管吗?你会大量使用满编乐队吗?你的乐章是怎样的情绪,又是什么调性?”正如青年作曲家杨帆所说,在《山河颂》的创作中,为了使作品的结构逻辑更加清晰,主创人员们通过提前沟通,使每个乐章间的风格“不撞车、不打架”,兼具整体与个性。

主创人员以小组讨论形式预先沟通,即时交流。

为了使最后一章“山河”更加震撼人心,托得住整部作品,“思乡”的作曲黄凯然做出了取舍,以弱进弱收的状态,为末乐章的高潮搭起桥梁,“这一乐章不是套曲的头和尾,它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中间桥梁作用。所以,我会控制配器、音量及高潮点的幅度,使作品有一个喘息的机会,有一个情感释放的空间。”

在不断的讨论中,主创人员变得更加默契,

作品风格也愈加统一。

同样创作中间三乐章之一的王华谙对此感同身受,“《山河颂》是一个群策群力的作品,我们经常以小组讨论的形式进行交流。因此,虽然每一章都在用不同的视角讲述不同的主题,也会有独特的呈现方式,但作品的整体风格仍然十分统一”。

预先沟通,即时交流,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是《山河颂》创作的宝贵经验,也是中国交响乐团借鉴中央乐团时期集体创作的成功经验,在结合交响乐自身艺术表现规律,与时俱进,统一作品风格,把握作品结构,发挥每位作曲不同优势的基础上,对集体创作新模式进行的一次有益探索。

永攀高峰

中国交响乐团党委书记周宇在《山河颂》

专家座谈会上发言

对任何一部文艺作品来说,不断的打磨提升,查缺补漏都是必由之路,《山河颂》亦如此。为了使作品以更成熟的姿态面世,同时也更符合作品定位与观众需求,2022年8月26日,中国交响乐团特别组织了作品试奏,乐团党委书记周宇、团长李心草等团领导参加了试奏及其后举行的专家座谈会。

《山河颂》试奏中认真聆听的业内专家

在专家座谈会上,业内专家、乐队代表

与主创人员畅所欲言,气氛热烈。

会后,根据专家及乐队意见,主创人员再次查缺补漏,对作品进行了富有针对性的修改。在这次至关重要的调整中,由于作品结构有所变动,第三篇章“奉献”的作曲姜莹承受着极大的压力:她负责的篇章需要从原来的10分钟增加到15分钟。

“当时我感觉压力巨大,因为原来10分钟的作品已经完成,如果增加5分钟,整个结构就会发生很大变化,要从头构思,整合结构。”回到家中,想到本场演出的重要性和大家对自己的信任,姜莹决定克服困难,迎难而上。

“奉献”作曲姜莹抓紧时间扩写自己的乐章

“前几天非常煎熬,本来中间有一个段落已经完成,但放了几天以后,自己还是不满意,又把它全部废掉。最后,直到交稿前几天的一个下午,突然写出了让自己特别满意的段落。我想这也是为团里、为音乐会做出的一点点奉献精神。”

“奉献”的篇章里,姜莹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奉献。事实上,整个《山河颂》创作演出本身就是一场“国交为我搭建平台,我为国交争做贡献”的生动实践。今年,国交在音乐季中推出“国之骄子”全新音乐会系列品牌,不仅为国交优秀艺术家提供了展示精湛技艺的舞台,也促进了乐团良性发展,激发出专业人才不断攀登艺术高峰的决心和信心。

试奏中一丝不苟的国交艺术家们

除了业内专家提出的中肯意见,演绎作品的乐队演奏家们同样在《山河颂》的试奏与排练中提出了实实在在的宝贵建议。“试奏环节,我们关起门来,让演奏家们先试奏一遍。然后用他们的真实体会,为我们的作曲家提出一些非常宝贵的意见,再让他们进行修改。唯有如此,才能更好地表达,将更好的作品质量呈现给观众。”在李心草看来,乐队的试奏意见十分重要,在某种程度上,甚至决定着演出成功与否。

在作品的试奏、排练与彩排中,主创人员

场场不落,与国交艺术家们共同解决问题。

在作品试奏与演出前的排练中,几位作曲家就坐在排练大厅的门前,他们一边聆听着自己的音符化为美妙的乐曲,一边与指挥、与乐队进行直接沟通,共同解决排练中随时可能遇到的问题。

9月28日,首演结束当晚,《山河颂》主创团队

参加专家研讨会,第一时间听取专家意见,对

作品再次进行修改调整。

在一遍遍的演奏中,在一轮轮的修改下,精雕细琢的《山河颂》悄然完成了蜕变。一年来,它的创作与演出,无一不凝聚着国交人的集体智慧与社会各界有识之士的关怀。未来,中国交响乐团还将根据演出情况及社会各界反馈意见,夯实作品基础,继续打磨提升,追求更完美的艺术呈现,力争将《山河颂》打造成为一部富有时代气息、凝聚民族力量的精品力作。山河颂里颂河山,精益求精铸精品,让我们期待《山河颂》下一次更加精彩的绽放吧!

专家点评《山河颂》

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教授 董立强:

“与试奏相比,经过修改调整,作品在首演时更加自然流畅大气。尤其是第四篇章“思乡”的弱收,更令人印象深刻,打动人心。在作品中,我感受到了国交青年作曲家们的张力和朝气。”

中央音乐学院指挥系主任 陈琳:

“从现场看,台上的艺术家们,无论是指挥还是乐队,我都能感受到大家对这部作品的认真打磨,能感受到全体演奏家拿出了演奏贝多芬、勃拉姆斯经典作品的态度来对待这部新作。”

北京青年报资深记者、乐评人 伦兵:

“很多乐团因为没有自己的创作力量,都在采用委约形式,所以我很高兴看到国交能拥有如此高水平的创作团队。《山河颂》的创作,主题立意高远,充分发挥了国交青年作曲家们的才华。”

中央音乐学院教授 唐建平

“《山河颂》带给了我一种喜悦、一种欣慰。音乐会最引人注目的地方就是作品均由本团青年作曲家完成,而且完成度很高。《山河颂》在金色的季节产生出了金色的效果。”

著名指挥家 邵恩:

“开篇‘世纪’非常动听,音乐素材的发展与变化,但又不脱离素材本身,引人入胜;第二章‘文明’现代技法的和声语言令人印象深刻;第三章‘奉献’的长笛独奏打动人心;第四章‘思乡’构思精巧,结构严谨,弦乐尤其出彩;末乐章‘山河’带给了我一种快感和享受,开头的盛景充满了对祖国的热爱与虔诚。”

稿:胡

版:陈

影:掌握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