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交响乐团
中文|English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演出活动

导赏│走向浪漫,回望古典

  • 时间: 2022-09-15
  • 作者: CNSO
  • 来源: CNSO

导赏│走向浪漫,回望古典

贝多芬,集古典主义之大成,开浪漫主义之先河;勃拉姆斯,浪漫主义时期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信奉古典主义,是巴赫、贝多芬后德奥古典音乐最杰出的继承者,被指挥家汉斯··彪罗称为古典音乐领域大名鼎鼎的“3B”。(Bach·Beethoven·Brahms

作为德奥古典音乐的佼佼者,贝多芬与勃拉姆斯为后人留下了太多值得铭记的不朽巨作。2022917日,中国交响乐团将在古典继承交响音乐会中为观众带来两位音乐巨匠的代表作——贝多芬开创协奏曲新纪元的《G大调第四钢琴协奏曲》和勃拉姆斯古典味道最浓郁的《F大调第三交响曲》。

走向浪漫

18081222日,冬至日,这是北半球黑夜最漫长的一天。此时,位于音乐之都维也纳的河畔剧院却是烛光耀眼,人声鼎沸,这里即将上演的是一场足以载入史册的音乐会。

青年贝多芬的肖像画(绘于1800年)

音乐会主角是当时早已享誉欧陆的音乐大师贝多芬,演出曲目更是分量十足。除了贝五”“贝六这种大型交响曲和几首声乐作品,在这场长达4个小时的马拉松式的音乐会中,最引人瞩目的演出曲目当属由贝多芬亲自弹奏并指挥的《G大调第四钢琴协奏曲》。

与此前创作的三首钢琴协奏曲相比,这部作品更为庞大,也更加戏剧化、情绪化和色彩化。它的横空出世并非偶然,这部完成于贝多芬创作成熟期的作品,浸透着太多让人难以琢磨的情感,这里有贝多芬标志性的英雄气概,也有对美好爱情的渴望之情,当它们交织在19世纪欧洲大陆资产阶级革命进步而又动荡的时代大潮中时,这部充满着创新之意,英雄之魂的隽永之作,也便应运而生,灿烂绽放。

法国大革命时期最具代表性的历史事件——攻占巴士底狱

G大调第四钢琴协奏曲》创作于18051806年,这一时期的欧洲,轰轰烈烈的法国大革命以拿破仑称帝而结束,延续数百年的神圣罗马帝国也终于走向了终结。虽然欧洲战火再起,但资产阶级打破封建桎梏与追求人性解放的思潮仍然令贝多芬备受鼓舞。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创作欲望空前强烈的贝多芬接连写出了《英雄交响曲》《热情奏鸣曲》和歌剧《费德里奥》等杰作。

贝多芬的心上人约瑟芬

正巧,创作热情高涨的贝多芬此时也陷入到一场爱恋之中,这位音乐大师的爱慕之人,是当时匈牙利著名的布鲁斯维克家族两姐妹中的妹妹约瑟芬。在一封写给约瑟芬的信中,贝多芬曾深情地说道:你让我期待你的心永远为我而跳动,而我的心只有在它不再跳动时才停止为你而跳动1806年,贝多芬36岁,这一年,除了《G大调第四钢琴协奏曲》,沉醉于爱情甜蜜的贝多芬还完成了《降B大调第四交响曲》,和《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这三部风格相近,充满情感抒发的作品也因此被称为贝多芬的柔美三巨著

酷爱艺术,曾多次资助贝多芬的洛布科维茨亲王肖像画

时代的激荡,爱情的迸发,让早已成为古典主义大师的贝多芬在创作风格上勇敢地迈出一大步,义无反顾地走向了浪漫主义之路。就这样,独一无二的《G大调第四钢琴协奏曲》诞生了,18073月,在多次资助贝多芬的洛布科维茨亲王组织的一场私人音乐会上,作品进行小范围首演。

始建于1801年的维也纳河畔剧院,180812月,

贝多芬在这里举行了史无前例的超级音乐会

贝多芬对这部钢琴协奏曲寄予厚望。在1808年那场盛大的音乐会上,贝多芬亲自演奏了这首钢琴协奏曲,成为整场演出最大的亮点。虽然演出现场状况频发——由于没有供暖设备,从观众到演员,所有人都在瑟瑟发抖;由于演员水平参差不齐,乐队的临场表现使演出效果大打折扣。但即便如此,执拗的贝多芬在听力严重退化的情况下,还是以极大的热情完成了作品的首次公演,因为过于投入,弹奏幅度过大的贝多芬甚至打翻了钢琴上的蜡烛。

弹奏钢琴时的贝多芬充满激情

尽管演出效果不尽如人意,G大调第四钢琴协奏曲》还是以多变的和声、强烈的力度、戏剧性的对比,以及由钢琴开启第一乐章,第二乐章结束后直接进入第三乐章等新颖形式,获得了人们的一致好评,被《大众音乐报》称赞为贝多芬最令人钦佩、最独树一帜、最富艺术性和复杂性的一部协奏曲。在那之后,作品中的创新之处与浪漫之风深刻地影响到后续协奏曲体裁的音乐创作。

回望古典

集古典主义之大成的贝多芬亲手开启了浪漫主义大门。在浪漫主义全盛时期,却出现了一位捍卫古典主义的音乐大师,他就是勃拉姆斯。虽然在交响曲领域成就颇高的勃拉姆斯不愿意世人将其称为贝多芬第二,但他花了20余年才酝酿完成的第一交响曲,还是让人们不由得想到了贝多芬,勃拉姆斯也自然而然地被人们看成是贝多芬的继承者。

德国指挥家汉斯··彪罗将巴赫、贝多芬、勃拉姆斯

一同称为古典音乐中的“3B”

对于贝多芬,勃拉姆斯充满敬畏也渴望走出这位巨人的影子,被冯·彪罗称为贝多芬第十交响曲的《c小调第一交响曲》成功后,交响曲领域大器晚成的勃拉姆斯便一发不可收拾,在随后不到十年的时间里,又接连完成了三部交响曲。在这些作品中,勃拉姆斯也终于走出贝多芬的影子,坚持用古典形式写作的他,逐渐形成了自己结构严谨、优雅抒情的交响曲风格。

20岁的勃拉姆斯

(摄于1853年)

勃拉姆斯位于德国汉堡的出生地

生活在浪漫主义时期的勃拉姆斯对古典主义音乐情有独钟,这在他在孩童时代就埋下了种子,在他的两位音乐启蒙老师的灌输与影响下,童年时代的勃拉姆斯就开始反复研究贝多芬、海顿、莫扎特等古典主义大师的经典作品。性格保守怀旧的勃拉姆斯虽然一生坚守古典主义,却也无法完全抗拒浪漫主义大潮的冲刷。于是,浪漫主义的审美感与追求古典主义和谐的融合造成了勃拉姆斯无与伦比的作品风格

处于创作巅峰期的勃拉姆斯(摄于1885年,

两年前他完成了伟大的第三交响曲)

作为勃拉姆斯古典特征最为鲜明的交响曲,《F大调第三交响曲》的创作堪称神速1883年夏天才开始动笔,仅几个月的时间就得以完成。1883122日,第三交响曲在维也纳金色大厅第一次与观众相见,著名指挥家汉斯·里希特指挥维也纳爱乐乐团成功完成了作品首演。

音乐理念上的不同,使瓦格纳与勃拉姆斯几乎势不两立

与同时期瓦格纳、李斯特等人在音乐作品中注入文学素材的乐剧和交响诗相比,坚守古典主义传统的勃拉姆斯显然更加追求纯音乐的极致之美,第三交响曲就是这样一部古典纯粹而又抒情浪漫的伟大作品。

聆听过这首作品的音乐家,无一不对其献上溢美之词。英国作曲家爱德华·埃尔加说,每次面对勃拉姆斯第三交响曲,我都感觉到自己更像笨拙的修补工19世纪最具影响力的乐评大家汉斯立克更是直言,我认为第三交响曲才达到了艺术创作的至善至美之境地

小约翰·施特劳斯与晚年勃拉姆斯(摄于1894年)

对这样一部首演后好评如潮的作品,勃拉姆斯本人也十分满意,从首演后开始,每场演出后,他都会根据现场感受对细节进行修改、润色,直到次年作品正式印发。《F大调第三交响曲》也由此成为勃拉姆斯交响曲创作的最高成就,至今仍是世界各知名乐团音乐季中的常见曲目。

▻▻▻

从贝多芬到勃拉姆斯,从古典到浪漫,2022917日,让我们相聚北京音乐厅,跟随中国交响乐团的脚步,聆听经典,感受交响乐艺术的极致魅力。

撰稿:胡实